2014年9月15日

[音樂劇] Rent 電影版本 v.s 百老匯版本

因為我每次很痛苦或很徬徨的時候,我都會打開Rent,
然後,我這禮拜看了兩次 (喂)
所以我決定來寫一下!








2007年,我開始接觸音樂劇。

關於音樂劇,很多人喜歡歌劇魅影,很多人可能喜歡真善美,
但,我最喜歡的音樂劇是Rent,
當年讓我愛上的Rent就是電影版的開場 Season of love

強烈建議看過這首歌的歌詞,建議先看電影版的翻譯然後看原文,
很美,很棒,而且會覺得,對,人生就是應該要這樣

2008年夏天,我第一次去東岸,其中一站是紐約,
但我錯過了Rent,我以為我還有機會接觸它,但是當年九月七日,Rent離開了百老匯。

在此以前,我都只有看過電影版的Rent (中譯名:吉屋出租),
後來我自己陸續的購入了電影版的DVD和百老匯版本的DVD。

在購入百老匯版本之前,電影版的DVD常駐在我的NB內,
陪我度過很多時光,最重要的大概是碩二寫論文的時候。

電影版本敘事完整,可以聽見看見整個故事的全貌,
對應每一個對話和歌曲所該存在的場景和身上所該穿著的服裝,
而且電影版本是我覺得選角最適合對應的角色的版本。

之後,我買了百老匯版本,買的時候還覺得好像有點浪費錢,
然後我挑了個周末把整個DVD都看過,值得。
(然後更加後悔當年沒有在百老匯看現場)

百老匯版本的是原汁原味的劇場版本,沒有電影的多場景,
當Mark拿出鎖上的門(上面還寫著door)的時候,我幾乎要笑倒。
但是百好匯版本最棒的是聲音,那種渾厚的聲音,直達入心。
而且因為是現場(錄自百老匯最後的實際演出),可以跟觀眾一起鼓掌的感覺真好。

以下是簡單的梅子版白話簡介(而且還是條列式的)
1. 故事內容涉及同性戀跟雙性戀和愛滋病。
2. 有八個主角 Mark Roger Mimi Collins Angel Benny Maureen Joanne
3. 整個故事牽扯到主角們一年的愛恨情仇,大概就是:誰跟誰分手,誰跟誰吵架,誰愛誰,誰愛誰以及誰愛誰之類的(?
4. 主要討論的是Love 和 夢想,還有愛的形式愛的矛盾,夢想與現實的擠壓,還有的就是提醒每個人把握當下。

沒有好萊屋大片的精彩刺激、氣勢磅礡,
有的只是好像離我們很近的在生活跟理想的掙扎,愛情與自由間的抉擇。

如果習慣看那種脫離現實的電影,也許結局會說出:就這樣?
但,Rent就是一場主角八人一年的紀錄,如果不是這樣的結局,又該如何?

== 好了,以上是一些廣告,以下可能有雷 ==




(黑字是導讀,綠字是我的OS...)





故事的開始是從耶誕夜,Mark 和 Roger 在斷電的住所,先收到媽媽的祝賀兼揭傷口(描述Mark的前女友Maureen移情別戀至另一個女生上...)的電話後,然後接到背棄夢想娶了房東女兒的前室友Benny的催繳房租的電話(電話中順便提及Maureen現任女友的名字Joanne)。
然後前室友Collins出現得到要持卻被搶劫,然後Collins受到了鼓手Angel的照顧。

故事一開始就出現了四個主角還一邊提及了三個主角,超迅速!
然後第一次看的人大概到這裡就覺得混亂,到底是什麼跟什麼的劇,至此已經知道Maureen是個雙性戀,Joanne是同性戀,Angel和Roger有AIDS。

然後下一場就是Mimi來搭訕Roger,Roger 明明很受Mimi吸引,但是卻不敢接受Mimi。(這段電影解釋得比較清楚,Roger是因為前女友而患上AIDS,然後還看這前女友死掉,所以覺得無法愛Mimi),但百老匯版本則是讓人覺得,Roger應該只是因為自己的病不敢愛Mimi)

好吧,我承認這部應該至少要列到輔導級。(X

然後是Angel出場,Angel是變裝女王,
和Collins 、Mark、Roger一起度過歡樂的耶誕節白日。
然後是情敵Mark 和 Joanne大會面。然後是Maureen的演講(暴動)。

至此,所有的主角到齊。演出時間已經過了快一半然而故事才只過了兩天!

然後嚮往波西米雅生活的人們,人生開始轉動。
Roger和Mimi開始相愛,Collins和Angel的戀情也終於開花,
到美好的新年時,Roger和Mimi 與 Joanne和Maureenˋ這兩對的矛盾也開始抬上檯面。

這裡讓人超擔心的,不過百老匯版本的門真是讓我想笑,交感神經打架中......

隨著幾對的爭吵越演越烈,Angel發病了,然後,Angel過世。
主角因為各種原因,各分東西。

上面這幾句話所涵蓋的時間很長,但我覺得是Rent中最令人深思的部分,
在各種原因裡,有很多關於愛情和自由的衝撞,愛情中的選擇,
還有現實和夢想的取捨,面對失去所愛的勇氣等等的都被拿出來討論。
這段中有很多歌和片段都是經典,包括那段It's over,和Angel離場時的一笑,
還有Collins 獨唱的I'll cover you.

再下去就是結局,我並沒有打算寫完,總是要留一點XD


== 最後是一些碎念。 ==

當初剛知道這部劇的背景的時候,只覺得這真是一個悲劇:
一部好經典的劇,劇作者喬納森在正式演出的那天過世了。

但是我不得不說,謝謝你留下並完成了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