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早上,跟紫約在統聯轉運站,
這是我第一次從統聯轉運站去桃機喔XD
行前一定要先拍行李,這次是兩個戰車的行程~
感謝前一天剛回過立刻借我戰車的妹妹,
我是高調微笑橘+紅點點行李袋,紫是大黑+小黑...
因為長榮櫃檯好慢慢然後又只有我自動通關,
加上一早的機場沒有什麼可以逛,所以直接來到了飛機上...
長榮今天的食物預設是牛肉所以我選的是海鮮,右側則是紫的預設牛肉餐。
此次行程因為主要查詢小氣少年的資訊文,
所以早早決定要買haruka+ICOCA套票,一點也不難的順利的進到月台啦。
如果需要資訊,請見小氣少年介紹的haruka+ICOCA套票資訊與搭HARUKA去京都。
ps. 10:10抵達的班機,我們竟然可以搭上11點16的車,運氣真好。
這次住宿依舊懶惰的選了東橫inn的京都分店,
由於烏丸四條在訂房時已滿,所以就住到五條去,
但不得不說,以交通方便來說,四條大勝。
如果以後有機會還是想住四條一帶,吃一蘭也比較方便咩...(誤
因為帶行李搭公車比較麻煩,
所以今天選用了地下鐵當作主要交通工具。
買了地下鐵一日卷,然後行程主要是排二条城。
二条城可用地鐵一日卷優惠,所以門票600 --> 500。
每次看到這樣的護城河+城牆與櫓就會覺得很漂亮~
進門後跟著『順路』的指標,很快就看到這個唐門。超級金碧輝煌的啊~
進門後這棟很美的建築就是二之丸御殿,
也是我查的資料中,二条城一定要進去的地方。
跟著人群抵達時,似乎是因為個人入口人超多,
結果就被工作人員引導到團體入口,
脫鞋並依序放好之後就開始進去建築物中走走走~
內部因為不能攝影,所以以下沒有照片。
但還是可以利用官網來看一下內部的照片(超少)。
http://www.city.kyoto.jp/bunshi/nijojo/ninomaru/index.html
實際上二之丸御殿非常大,走著走著腳都痠了,
但因為參觀的人超多,就一直被追趕。
內部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的房間,
感覺就是給家臣朝拜用或是會客用,
有部分的房間有一些假人來表示用途。
主要還是在看漂亮的拉門彩繪,屋頂彩繪,大部份都非常華麗。
離開二之丸御殿之後,其實我就迷路了,
而且因為超想睡覺,還在等待紫在休憩所買明信片時,
趴在桌上不小心睡著了...
但反正就逛了一大圈,出口前遇到J姐,發現二之丸庭園沒逛到,
就趁著回合前進去拍了拍庭園。
庭園的這幾張照片中,拍到的建築都是二之丸御殿的建築喔~
之後就揮別二条城啦~
二条城小檔案:(摘自wiki)
1867年(慶應3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條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二條城因而聞名。
1871年(明治4年) 二之丸御殿作為京都府廳舍。
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歸陸軍省。
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廳舍完成移轉新址後,二之丸御殿開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將桂宮邸本丸移築,始有本丸御殿。
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儀式大典於二之丸御殿舉行,並開始增建南門二之丸御殿的附屬建物。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宮內省,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
1871年(明治4年) 二之丸御殿作為京都府廳舍。
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歸陸軍省。
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廳舍完成移轉新址後,二之丸御殿開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將桂宮邸本丸移築,始有本丸御殿。
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儀式大典於二之丸御殿舉行,並開始增建南門二之丸御殿的附屬建物。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宮內省,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