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

「書摘」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整理術



ChenHuei Kang 發表在FB上的

斷捨離/極簡主義的生活分享


放在自己的blog參考,如有侵權請通知我,我會立刻把文刪掉 :)


斷捨離,常常缺乏動力。
缺乏動力時,常喜歡到社團裡搜尋關鍵字(比如"激勵"、"動力"之類的XDDD);另外就是看自己寫的讀書摘要(整理類)。想和大家分享:
.......
小松易《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整理術》書摘
▲周遭環境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你自己。
▲「為什麼?」、「為了誰?」
__為了養成整理的習慣,必須有整理的動機。
如果沒有整理的動機就著手,
結果多半會失敗,或馬上故態復萌。
▲隨時思考「將來會如何」
__「整理力」就是「預測未來的能力」
會整理的人,習慣預測未來再行動。
▲不每天整理,只會增加困難度。
__別錯過「最佳的整理時機」。
▲玄關相當於人體當中的「臉部」。
▲貫徹「八成滿原則」
▲家裡的狀態代表你的人生縮影。
__房間凌亂代表「血液循環差」
一旦凌亂,氣的流通就會變差。
像血管中的膽固醇一樣。
▲客廳是一個家的心臟,整理乾淨才有活力。
▲給所有東西一個家,
東西「居無定所」是凌亂的主因。
▲地上不可以放東西
__如果要把東西放地上,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吧!
▲放地上的東西呈現已經「取出」的狀態,
接下來只要執行「分類」、「減量」、
「收納」即可。
▲「放在地上的東西」幾乎都不重要。
▲餐桌上應該「什麼都沒有」
▲只留下「穿了有精神」的衣服。
▲丟掉過去一年裡,一次都沒穿過的衣服。
▲判斷基準是「會不會穿」,非「能不能穿」。
▲書櫃、書房、書桌的狀態是你的大腦的狀態。
▲書桌是用來做事的,不要放任何東西在上面。
▲並非沒有時間才不整理,
是不整理才沒有時間。
__一旦著手整理,就能發現不管是工作或家事,
效率都提高了。
▲擅長整理的人,也擅長處理工作。
▲每天下班前都整理辦公桌。
__保持環境整齊,就能「留意變化」,
可以避免失誤。
▲擅長整理和不擅長整理的人,
最大的差別在於「會不會馬上整理」。
__不擅長者的口頭禪是「待會再做」。
不馬上整理,就會讓該整理的東西愈堆愈多,
形成惡性循環。
▲幹練的人,電腦桌面圖示很少。
▲從桌面到目的資料夾的距離,
請控制在按三次滑鼠之內。
▲盡量簡化外出時的隨身物品
__擅長整理的人會「預測未來」,
不會遇上「緊急時拿不出所需物品」的情況。
▲不論男女,在人前撈包包的動作,
都會給人一種不得要領的負面形象。
▲整理包包的要點:
(1)包包不宜過大
(2)讓包包一目瞭然
▲即使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
不會整理的人大概落後百米才開始跑。
▲整理是一種取捨的行為,基本上就是對自己「需要的東西」和「不需要的東西」做出選擇。
__一旦累積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真正「需
要的東西」就很容易埋在深處,自己卻毫無所
知。
~~~~~~
今天看完就馬上把「臉」(玄關)「洗」乾淨XDDD
每次看可能打到內心的點都不同,有時候看了也毫無感覺(明明知道在逃避的時候...)。
雖然小松易倡導的不是極簡生活,但是整理的過程中就是需要取捨、捨離不需要的物品。覺得還是有共通之處。
ps.給版主:雖然有好文分享區,但是要找留言還是會需要時間。今天甚至想說是不是寫成網誌再貼連結過來...但是因此就要熟悉網誌這不熟的介面...所以最後還是直接打在貼文中了,望您諒解啊!謝謝您一直努力維持社團的美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