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呢喃」公投前後

11/23 我的FB

不要成為共犯,給各種不同的孩子長大的機會⋯⋯

每一次我老木說只要你們不是同性戀就好
我都會想起當年跟我出櫃的那個朋友說:
如果他們知道我不是完美小孩,他們還會愛我嗎? (他們指的是這個朋友的父母)

這跟每一次在外面推平權跟性平教育的時候超像,反對方都會說: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可以嗎?
我通常都會微笑回答可以啊,只要他/她幸福就好...
然後就會被質疑或被對方崩潰的回答: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小孩...

我只會覺得啊,大人的愛條件真多...

媽媽,妳是不是也這麼覺得?
今天剛好我是異性戀所以這個議題我們避開了傷害,但是如果有一天,我是說有一天,我的狀況跟妳的期望不符,妳會想著不愛我?

--

11/24 
知道不會過跟知道會輸這麼多的狀況,不一樣。
而且我覺得很糟...

為什麼你們寧可相信外人的傳單,也不肯聽聽我說話。
這一年,我到底都在做什麼你們知道嗎?

昨天用一句累了就打發我,說太複雜了不想投票的你,最後還是去投了公投。

投票沒有不對,投什麼也沒有不對,只是我覺得很受傷。

--

11/25

早上一大早就出門,我沒有辦法面對你們。
我覺得,那個家我暫時回不去了。

你們知道擋掉的,不只是我認為是核心價值人權的同性婚姻案(其實反而這個大法官過了,擋不掉)與性平教育案(課綱審過了,十年內不會大改的樣子),
還有身為沒有結婚的獨身者,你們家的女孩兒,可能是最後的成家機會嗎?

伴侶盟前幾年倡議的多元成家,在未來是我最後倚靠的機會,
可是婚姻平權這麼難推的台灣,怎麼可能直接跨到多元成家?
我曾經以為,一個法案用十年,等我六十歲,還來得及用多元成家,現在看來遙遙無期。

同志現在會遇到的各種簽署、財產問題,都在未來會一項一項落到我身上。
可是,我覺得我幾乎沒有時間去改變那一切了。

--

11/26

你們一定不知道多元成家是什麼,沒有解釋這件事都是我的錯。
是我沒有提早花時間跟你們溝通,都是我的錯啊。

可是我短期內回不去了,我沒有學會怎麼跟你們開口,尤其在這種非黑即白的公投後。

看著從家裡拿回來的反同公投文宣,
想著你們就是因為這張文宣對我說出「只要你不是同性戀就好,其他人我不管」
常常會想著,為什麼你不能說出,不管你是什麼樣子的,我都愛你。
為什麼你對外人的標準比較低?

其實我懂的,大概因為不太重要的人說的話比較不傷人...
可是,這一輪我覺得有點痛呢...
我想可能要多多睡覺多多在這裡發發呆,多和那些不太重要的人說說話,
累積一些經驗值之後,才有辦法回家了。

不過我很好,感謝我很怕痛的事實,
我不會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甚至可以吃好喝好。
只是,有些難過有些傷心。

不只是因為公投,而是我竟然沒有辦法好好地跟自己最親愛的人溝通的挫敗感。
大概還融合著輸給傳單的挫敗感...(吧

如同我月初說的:
  
沒關係,雖然我阿母在這件事情上無法溝通、
在長照事情上無法溝通、在器官捐贈的議題無法溝通,
可能連統獨議題上我們也無法溝通...
但是她愛我,我也愛她 😘😘😘
我可以等,等待時間來化解 👌👌👌

   
  

只是我得需要一點時間讓我覺得有能力面對。